按照中国习俗,一进入腊月,就拉开了迎接新春佳节的序幕,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月初八这一天,就迎来了腊月第一个节日——腊八节。
据说,从先秦起,腊八节就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太平丰收的日子;在佛教中也流传着佛祖释迦牟尼为普渡天下众生,苦行六年,每日仅食一麻一米,于腊八这一天,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们为不忘佛祖所受之苦,故在腊八这一天吃粥以示纪念,因而,腊八也是佛家的重大节日。
中国不愧为是美食国家,随着社会的发展腊八粥也由单一的米粥,不断地添加种类,演变成今日之八样、甚至是十几样之多。虽然人们会以各种如“五谷丰登”等美丽的寓意为粥冠名,却不难看出这其实就是随着人们的口味而为之的,从古至今却也无人道破这其中的缘故。特别是在我们东北有句著名的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可见腊八日的寒冷了,在冰封的冬季,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御寒又富有营养利于健康,个个都是乐而享受之!我想,佛祖苦苦修行六年之中,哪能享受到如此美味?佛祖也不得不感叹人世间芸芸众生们的如此精美的“创意”吧?!
还没到腊月初八,我们家就开吃起具有传统风味的腊八粥来,那甜甜的、香气浓浓的腊八粥,将我的思绪带到到童年的时刻,顷刻,一丝苦涩,一丝眷恋掠过心头….
孩提的时候,人们的生活并不像现在这样富裕。计划经济、闭关锁国、物质匮乏,人们穿衣得布票、棉花票,吃饭得粮票、油票,想吃顿肉,那得用肉票,毫不夸张地说,连买火柴、肥皂都得用票。平常人家都得算计着用,总得省点票,积攒起来,留作春节时派上用场,图个吉祥、快乐吧。
由于我们家孩子多,吃穿极费,父母衣兜里总是瘪瘪的,平日饭碗里,很难见到点肉花、腥味,穿的衣服,妈妈也总是先给大的缝制,大的穿小了再给小一点的穿,一件衣服,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点也不假。那时,逐渐成长的我,爱美之心,已在物质匮乏、家境贫寒的重压下,早已没有了更多的奢望,只是希望在春节时,穿上姐姐穿过的,虽已被水洗得有些发白的,当年还比较流行的毛蓝棉半截大衣,就心满意足了。那一年,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特地给姐姐做了一件新面袄,我终于如愿以偿了。大年初一(/sanwen/' target='_blank'>散文诗www.),穿着那件棉衣,胸前还别着一枚校徽,到亲戚、邻居家拜年,挺胸抬头,美滋滋的,好不惬意啊。现在,每每想起,一股酸楚,就会涌上心头,久久,久久….
腊八这天,按着习俗,家家户户都要煮一锅用八样米谷做的腊八粥了,意味着明年五谷丰登。家境富裕的,腊八粥里自然就多了如:白果、大枣、杏仁、花生之类的稀罕之物,不但价格贵,还挺不好买的;一般像我们这样的人家,用五谷杂粮凑足八样煮了就是了,如果能添上几粒花生米,几枚大枣,真可是一件快事。那时,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腊八粥飘洒着阵阵香气,沁人心脾,诱人食欲,几双小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那腊八粥,不过,谁也不能先动筷子,按照习俗,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的。我们家的腊八粥虽清陋,亲情却是浓浓的。
腊八日,家家还要泡制腊八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到除夕夜吃年饭时,吃上几瓣绿绿的、酸酸的腊八蒜,不仅爽口、助消化,据说还有解毒、防寒的作用呢。
过了腊八,家家户户都要筹集年货,不论是吃的、还是穿的,都得想办法张罗着,哪家储备的越多,就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富足。这可忙坏了商家,乐坏了小孩,难坏了家长。大街小巷的商家店铺都陆续摆上了供应或凭票买的年货,街上人来人往的,逐渐热闹起来,越接近年关,就越火爆,由于是供应的,所以像鱼呀,肉蛋之类的副食品柜前就排起了长龙,人们捏着一年积攒的各种票生怕买不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那个年月,油水少,买肉嘛,也要专挑大肥膘的肉买,绝不像现在连一点肥肉也要挑出去,生怕吃出高血脂来,女孩子更怕吃出肥胖来。你说好笑不好笑?时代不同,连肉也要挑肥拣瘦的呢!
记得小时候在腊八后,过年前总要跟随妈妈、姐姐去买一些年画回来贴,看着那些如:意喻延年益寿、长命百岁的“松鹤图”、“八仙过海”、“福禄寿星老”,意喻着年年有余的,穿着红布兜兜、剃着个娃娃头的大胖小子抱着个大红鲤鱼,还有那四季花草、嫦娥奔月、许仙与白娘子等描写神话故事的联画和各式各样的剪纸窗花,玲琅满目、目不暇接,真是一幅画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张剪纸窗花就是一个神话传说。
那时,小学课程中每周都有一节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手工课,其中就有剪纸课。于是,姐姐经常自己动手用学过的技巧剪窗花,虽然有些原始的味道,倒也很有趣,那就是将选好的底板花样片,放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将生火炉子引火用的、带有油脂的松树凝脂点燃,用其冒出的黑烟熏,过一会儿,就会将白纸熏黑了,再将花样底片揭下,原来那张白纸上,被花样底片盖住的部分没被熏黑,自然就会露出白色的花样图案来,然后,再将当时比较流行、也结实的油光红纸或粉纸用针线固定在熏好的白纸上,用小剪刀将熏黑的部分小心地剪掉,最后将白纸和红纸分开,一张美丽的“花好月圆”或“龙凤呈祥”等剪纸窗花就会活脱脱地呈现在眼前,春节时粘贴在窗上,十分好看。现在不仅这样的年画早已看不到了,剪纸手工也无声无息了,只能停留在上了岁数的老年人的记忆中了,不过,剪纸窗花近年来在我们家乡丹东又悄然兴起,为了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传统能够传承下去,有关部门还专门开设了剪纸培训班,春节前夕,很多家的门窗还都贴上了各式各样的剪纸窗花,迎接新春佳节,图个吉祥、喜庆、热闹。
小孩子嘛,眼馋嘴也馋,一进入腊月,尤其是过腊八节后,就会馋年、盼年,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会围在老人的身边转来转去,缠着父母亲,要这,要那的。家境富裕的或是家里有“能人”能弄着票的还好说,家境清贫些的、无“能人”的就为难了。每到此时,父母总是用一首歌谣哄着我们:“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闹,到了春节放花炮……”我们姐弟,也会在歌谣中遐想着春节那快乐的时光,做起了童话般的梦,在梦中期盼着春节的到来……
加微信号:banbaocc,为您私人定制手抄报。
分享也是一种乐趣,点击下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