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唐)王维
时间过得真快,后天就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了。过了二十四节气寒露不久,就是重阳节节,过了重阳节也就离开霜降节气不远了,应该来说现在是深秋时节了。可是今年的夏季来得特别长,特别的久。气温高,水分多,气压低。天气也是朦朦胧胧的在阳光下显得雾霾沉沉,隔着一层纱。身体黏乎乎的,闷沉沉的,稍一动人就容易出汗,根本没有秋天气高云淡的爽快。刚绽开带着甜甜笑意幽香的桂花,也被这两天27、28度的温度吓退了。
据气象台说,今年入夏以来连续高温,是气象历史上60多年来最牛的漫长夏季,夏季的天数达到160天。大约14日冷空气南下后,到本月十五号才能入秋。人们期盼的金秋姗姗来迟,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持螯饮菊花酒,枫红菊黄,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景色也不见了踪影。公园里的湖水被前几天强台风下的暴雨,涨得如同产妇的乳房,汁水漾满了整个湖。湖水满上了湖堤,湖边的芦苇菖蒲草都快没顶了,杨柳小蛮腰的湖边柳,仿佛如身材苗条窈窕婀娜的苗家姑娘沉浸在湖水里,沐浴着梳洗发辫呢。
九月初九重阳节,古人认为:九是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九又为阳数的之最数字。譬如九天,九霄云外,就是最高天的意思。九九两个阳数相重叠,所以为重阳。重阳节在古代有登高,饮菊花酒,闻桂花香,持螯赏菊,佩戴茱萸辟邪。至于吃糕团的说法可以参见王维的上面《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这首诗,糕音高,射高这一字。不等去登高的人,就吃糕来替代登高的意思了。过去我们小时候过重阳节,一早糕团点面前就有不少人排队购买重阳糕,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会吃上一块重阳糕。这重阳糕也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因为每个吃起来沙沙的粗颗粒的重阳糕上店家都会在糕上插上一面花花的红旗或绿小旗子。粉红色的圆锥体S形香香的重阳糕,既能让我们小朋友吃,又有小旗子可玩,那何乐而不为。重阳节那天我们就盼望着吃重阳糕,和其他小朋友同学比着,在弄堂里欢快地奔跑着做玩小旗子的游戏,弄堂里充满孩子们的笑声。至于吃团子呢?也许是思念亲人团圆的意思了!
你看看:“身在异乡为异客”,“自古悲秋多寂寥”的王维,面对着功名利禄,孤身一人来到了长安繁华的帝都,年少的他,面对京都繁华的街市,人山人海,摩肩接踵茫茫的人群里,前途何在?忧思难忘。处于节日游子的孤独,寂寞之情油然而生。重阳登高遥望故乡,异乡的风土人情,前途的苍茫,异地的陌生感,和不习惯,遇到节日怎么不使人有思乡思亲之情呢?自己仿佛如同一叶小舟,在异地他乡里飘泊。见到眼前帝都别人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嘻嘻哈哈登高来,插茱萸,持螯赏菊闻桂香,自己孤零零的,怎能不发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叹息来呢!诗人以质朴的诗句讲述了自己在重阳节里的真情实感,也很难得,所以引起了人们的共鸣,难怪诗句成为被人称颂的千古名言了。
重阳节登高、佩戴茱萸囊、据说茱萸可以避灾。茱萸,又称越椒,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中药有吴茱萸(芸香科植物:有微毒,温中止痛,降逆止呕。)和山茱萸(山茱萸科植物: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两味不同的药材。
据说“九九重阳”的说法,最早见于《易经》一书。《易经》以阳爻为九,把九列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个阳数相叠,故名为重阳节。据考证屈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形成了这一习俗。重阳节习俗很多如: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至于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最早见于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一书。说,汉代有一位相士对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桓景说九月初九有灾难,要他这一天必须携带家人到乡郊最高的地方暂时躲避灾难。到了农历九月九这一天,桓景赶紧带着全家老小登山避难,回家后才发现家乡真的遭到了遗产浩劫,人和家禽家畜无不幸免。当汝河汹涌的大水和瘟疫来临时,菊花酒香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温魔氺魔不能靠近,幸免于难。这样以后人们在九月九那天纷纷仿效桓景,登高和插茱萸以及饮菊花酒的习俗就形成了。其实重阳节在王维大诗人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具有了思乡思亲的内涵了,问我翻看了一些古典写重阳节的诗词歌赋,居然悲秋孤独的心境不少,现代的老人怕的不就是孤独么?!希望节日里子女们多来探望他们和她们,不仅仅是给老人送吃送穿和金钱,更多的是和父母老人长辈们聊聊家常里短的闲言话语,沟通情感。莫要让老人感到孤寂“悲秋”哦!噫嘻,情感的喜怒哀乐从古至今都一样啊。
呵呵,今天的长夏居然和重阳节相叠加,这是很难见到的事。现在的天气也,如人气也一样焦躁浮华不安变化多端啊!“自古悲秋多寂寥”今年的重阳,悲秋看来是悲不成了,重阳无秋可景象之悲啊!呵呵!
现在我国在1989年国家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位老人节,倡导全社会重视老龄化,树立尊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从此重阳节又有了新的含义了。
李白的终了之地,安徽的马鞍山市把九月九重阳节,又定为“国际吟诗节”。每年都会举办规模盛大的吟诗节文化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这不仅仅使得重阳节有了古时的流传下来的习俗,又有尊老爱老助老的新风尚,又赋予了新的文化经济的内涵。
这次我们小区所属的虹桥镇给每位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发放2包面条,以祝庆贺老人节的来临。
发稿于2013年10月11日中午12点30分,上海西部龙柏家中。
加微信号:banbaocc,为您私人定制手抄报。
分享也是一种乐趣,点击下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