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搜索
返回 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大全
你的位置:手抄报图片 > 生活手抄报 > 传统文化手抄报 >

关于中国京剧的英语手抄报

来源:传统文化手抄报 / 更新日期:09-13 / 点击:

描述:关于中国京剧的英语手抄报,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漂亮的传统文化手抄报,传统文化英语手抄报图片。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banbaocc,精彩内容送上门。
关于中国京剧的英语手抄报

  京剧手抄报内容:梨园故居多城南

  早先年间说:人不辞路,虎不辞仙,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说是梨园行唱戏的名角住在百顺胡同的和韩家胡同的多。这样说,自然是没错的,仅仅短短的一条百顺胡同,40号是著名武生俞菊笙的故居,四大徽班之一春台班也曾经在那里安营扎寨;36号是文武老生程长庚故居,四大徽班之一三庆班在那里;38号是武老生迟月亭故居;55号是青衣前辈陈德霖故居。

  其实,梨园行的名角不仅住在这两条胡同,不过,倒都是住在附近,几乎遍布前门外大栅栏这一带,彼此相距不远。在我看来,原因有两点:

  一是乾隆下江南,带回来四大徽班,这便是北京京剧的最初发端,当时四大徽班都落户在城南。首先进京来的三庆班,住进了韩家潭;以后,四喜班住进了陕西巷;和春班住进了李铁拐斜街;春台班住进了百顺胡同。再以后,顺理成章,号称清同光十三绝的主要名角,大多也都住在城南前门外,如四喜班的老板兼须生时小福,住在百顺胡同;春台班的老板兼须生俞菊笙,王瑶卿、姜妙香的老师陈德霖也都住在百顺胡同,俞振亭和他办的斌庆社住大百顺胡同。这样群居的连锁效应,和他们都是梨园行的有关,彼此传染,相互照应;也和千金买宅,万金择邻的传统观念相关,和如今住进新楼盘里都是不认识的生面孔,老死不相往来的居住现象,绝不相同。

  第二个原因,和清禁止内城开设戏院有关。当内城的戏园子都被关闭的时候,所有的戏院都开设在前门一带。这因前门一带紧靠着皇城根,六大部的衙门口近在咫尺,全国各地人员进京办事做生意而住的会馆,大多数在附近,无形中方便了城里城外人看戏的方便。再加上本来四大徽班进京后,便都在这一带安营扎寨,群居效应的带动,梨园行的名角们,自然也就扎堆儿就近把家安在了这里。在民国时期,大概前门一带住不下,才另毗邻为居,渐渐蔓延出前门,西至椿树胡同周围;东至崇文门外;南至大吉片。

  在前门之西,由于前些年椿树胡同拆迁,原来住在那里的余叔岩和尚小云的老宅已经见不到了。同样拆迁的原因,海柏胡同里的叶盛章故居、棉花头条贯大元故居、棉花三条于连全故居、棉花六条赵桐山故居,也都已经不在了。但是,棉花五条武小生叶盛兰故居还在,至于棉花七条铜锤花脸裘盛戎、武老生李少春故居、棉花八条梨园名宿金少山故居、棉花九条另一位前辈马福禄故居,老宅还在不在那里,由于多日没去那里,心里忍不住有些担忧。

  此外,椿树胡同附近的山西街甲13号的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故居,门口挂有宣武区文物保护的牌子,虽然四周拆得七零八落,但故居的房子幸而保存完好,鹤立鸡群,很醒目。紧挨着山西街的西草厂88号,是名丑萧长华故居,保存不错的四合院,院中一株沧桑老枣树,院门正对着新开张的沃尔玛大门,很好找,也幸运健在。铁树斜街149号,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祖居;大外廊营胡同1号,是著名老生谭鑫培的故居;培英胡同20号,是梅兰芳的老师号称“剧坛盟主”的王瑶卿故居;红线胡同17号,是老生杨宝森故居。如果再往西北,西河沿215号,是铜锤花脸裘盛戎故居;幸运得很,虽然历经沧桑,大多也都还在。

  在前门之南,北大吉巷里,有京剧名宿李万春先生的故居和他的鸣春社老院。和李万春做街坊的,还有几处梨园行的老宅:39号住过刘连荣,他是和梅兰芳配戏的名角,《霸王别姬》,梅兰芳的虞姬,他的楚霸王;7号住过时慧宝,清末著名青衣时小福的四子,他是武老生,又是梨园界有名的书法家,樱桃斜街梨园会馆门簪上“梨园永固”四字就是其作品。此外还有,保安寺街15号,是疙瘩腔的创始人老生高庆奎故居;后兵马司街13号,是名旦张君秋故居;平坦胡同3号,是须生奚啸伯故居。

  过前门外大街往东走一里地,鞭子巷有梅兰芳和李多奎的老宅,可惜胡同早拆,无从寻访了。但在东兴隆街南的奋章大院胡同,53号是架子花郝寿臣的故居,堂皇还在。当年,郝先生花了两千大洋在那里买下的这块地皮,大约一亩,盖起的四合院,只是当时地名不雅,叫粪场大院,郝先生给当时北平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希望改为奋章大院,三天后便被批准,奋章大院的街名,便一直叫到了现在。因为郝老先生生前便立下遗嘱,把老宅捐献给幼儿园,幼儿园一直健在,得益于孩子的保佑,那座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保存完好,连大门上面精美的砖雕,都完整无缺,颇值得一看。

  还特别值得一看的,是北大吉巷22号李万春的故居,京城里典型的倒座四合院。大门朝北,门框上一个大大的福字,近一个世纪的光阴过去了,依然清晰,色彩未褪;门柱上方有戗檐砖雕,下方有汉白玉墙腿;大门两侧,西有一块、东有四块拴马石。虽然大吉片已经拆迁得一片瓦砾,但此院鹤立鸡群还在,非常扎眼。这院子原是余叔岩的老宅,当初余叔岩看中了李万春,收为义子,亲授《八大锤》,并让李氏全家搬进这座老宅来住。相传李万春的父亲花了4500大洋买下这座院子。两代梨园名宿,雕梁画栋,廊檐下全部画的是戏牌,是别的老宅绝对没有的。这座院子,正房为南,倒座房为北,各三大间,当年都带有宽敞的走廊,正房的这一痕迹非常明显,当年是李万春父母住,后来虽然廊子都搭建成了房子,但西边要通向后面的小院,所以必须留出空间,一根朱红色的廊柱,像是旗袍开缝中伸出的一条腿,便露在外面,泄露出逝去时光里的一些秘密。通往后院的是一个门道,门洞上方的墙上有一块硕大的菊花砖雕,逸笔草草,刀锋流利,是民国早期的风格,有些韵味,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西跨院西边三间房,和院子里所有的房有女儿墙,门窗都是砖券拱形,西洋的味道很浓。这是当年李万春住的房子,据说前几年墙上还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字迹,字迹从来比人活得年头长,李万春都去世几十年了,字还在墙上顽固地留着。可惜现在看不见了,应该留着它才好,那是历史的物证,是流逝的岁月留存到现今的眼睛。

  即便胡同大面积拆迁,但现在到前门外这一带走走,许多京剧界名宿的老宅,依然健在,都还能够见到,虽然人去楼空,老屋颓败,京腔京韵的那种感觉飘忽还在,能够让你迎风怀想。只是,我要给你提个醒儿,要去得趁早,拆迁的速度,有时快于我们的步子,越晚,你看到的地方肯定会越少。


相关手抄报:中国京剧英语手抄报传统文化手抄报

加微信号:banbaocc,为您私人定制手抄报。

分享也是一种乐趣,点击下面分享

更多传统文化手抄报图片
小编推荐
猜你喜欢